一、三寶佛介紹

1.釋迦牟尼佛介紹

能以仁愛的心來憫念眾生,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大慈大悲心。
因為佛能夠給眾生以安樂,能夠拔眾生的痛苦,以大慈大悲心去救度眾生,
這就是佛所具足的悲德。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,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,
迴光返照,斷除煩惱,智慧圓滿,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德。
佛具足能仁寂默,自利利他的智德與悲德,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釋迦牟尼佛。
可是釋迦牟尼佛,他智悲二德,福慧莊嚴的名字,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?
據說在過去無量劫以前,有一位古佛,名叫釋迦牟尼佛。他有大神通妙力,
能夠觀機施教,化度眾生。有一天這位古釋迦牟尼佛,觀察到有一位大光明陶師,名叫廣熾。
他的善根已經成熟了,應該得度。於是佛就帶了阿難、迦葉二個弟子,到大光明陶窯裏去教化他。
這位陶師一見到佛和二位弟子來到他的瓦窯,萬分激動。
心想,窯裏到處都是爛泥和灰塵,非常髒,這樣偉大莊嚴的釋迦牟尼佛的到來,怎麼辦呢?
當下急中生智,趕快拿了許多稻草,把爛泥蓋了起來,鋪了三個座位。佛在中間,二個弟子在兩邊坐了下來。
大光明陶師就恭恭敬敬地對佛頂禮。

在禮拜的時候,他心裏想,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,是具足悲智二種功德、福慧莊嚴。
就發願說:願我將來成佛時候,我的名號,也叫做釋迦牟尼佛,同樣也有阿難與迦葉二位弟子。
後來經過多生多世,勤修苦練,依願行持。到了這一生,坐在菩提樹下,得道成佛,就叫釋迦牟尼佛。

2.阿彌陀佛介紹

不論大家有沒有信仰佛教,都會隨口而出「阿彌陀佛」;在寺院道場相遇了,不管認不認識,
彼此之間都會互道一句「阿彌陀佛」。社會上哪一個人升官發財了,「阿彌陀佛」;哪一個人生意倒閉了,
「阿彌陀佛」;你跌了一跤,「阿彌陀佛」,跌痛了沒有?你送東西給我,「阿彌陀佛」,表示謝謝。
對於不善言詞的人,只要講一句「阿彌陀佛」,都能表達心中的意思。

可以說,宇宙間一切的語言文字,沒有比「阿彌陀佛」這句話更好、更有意義,也沒有比這句話更能通行無礙了。
但是很多人卻都不知道,「阿彌陀佛」是什麼意思?

「阿彌陀佛」是梵文音譯,意譯為「無量光」、「無量壽」,是超越時空對待,
代表永恆的生命、真理、無限的力量、福慧共修、了生脫死的意思。

過去有一個年輕人,聽一位老和尚開示念佛的功德很大,
他非常不服氣:「老和尚,『阿彌陀佛』四個字,念了會開悟、可以消災、會增福報,哪裡有那麼大的效果?」

老和尚聽到這種無理的問話,也很不客氣,很大聲的回他:「混蛋!」

青年一聽,生氣的說:「你是出家人,怎麼罵人!」

老和尚淡淡的說:「『混蛋』才二個字,你就反應這麼大;『阿彌陀佛』四個字,功德當然更強、更大了。」

念佛可以用正念對治邪念,繼而從正念到無念,所謂「心中有佛將心念,念得心空及第歸」,就能見到功效了。

其實,「阿彌陀佛」並不只限於修淨土法門的人可以稱念,或只是為了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稱念。
「阿彌陀佛」萬德洪名,具有無限的功德,和「空」一樣,具有無限的意義。假如你的名字叫張三,
人家喊你:「張三!」張三是什麼?這個「張三」與自己不見得有必然關係;但是對你說一聲「阿彌陀佛」,
你也像阿彌陀佛一樣,與空義相印,與空義相合,這個利益、價值就很大了。

過去有一位晉平居士信仰淨土宗,精進修持,二六時中口裡總是離不開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。
可惜這位居士雖然敬信佛法,但慧心並沒有增長。仙崖禪師知道他的情況,就想助他一臂之力。

有一天,晉平居士又到寺院來禮佛,仙崖禪師看到了,就喊:「晉平先生!」晉平看到禪師,馬上說:「阿彌陀佛!」
仙崖禪師再次叫他:「晉平先生!」晉平一樣回答:「阿彌陀佛!」仙崖禪師再喊:「晉平先生!」
晉平心裡覺得奇怪,但還是回答:「阿彌陀佛!」

仙崖禪師就問:「你每句話都有『阿彌陀佛』,不覺得太煩阿彌陀佛了嗎?」
晉平回答:「阿彌陀佛!我是念佛的人,當然佛不離口,佛不離心。」這次,
仙崖禪師只說了一句:「阿彌陀佛!」轉身就離開了。

其實仙崖禪師的用意,是要告訴晉平,修行不能只是依賴阿彌陀佛,假如把阿彌陀佛深植在心中,
自己做阿彌陀佛,不是更好嗎?所以我常說,真正的念佛是念而不念,不念而念。念佛,要自我承擔,
與其念佛,不如學佛、行佛,為大眾服務;能夠效法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,願願都是度眾生的慈悲智慧,
這才是稱念「阿彌陀佛」的真正意義。

3.藥師佛介紹

藥師佛〈梵文:भैषज्यगुरु,Bhaisajyaguru〉,又作藥師如來、藥師琉璃光王佛、大醫王佛等。
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。以琉璃為名,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喩國土清靜無染。
藥師如來有日光遍照菩薩與月光遍照菩薩脅侍左右,為藥師三尊,合稱『東方三聖』。

藥師如來十二大願

根據太虛大師的解說,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分別為﹕

第一大願﹕正報莊嚴

「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自身光明熾然,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,以三十二大丈夫相、八十隨形莊嚴其身,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。」

藥師如來願將來成佛時,身放光明,照遍世界,並以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莊嚴其身。最重要的是,藥師如來希望一切有情也能跟他一樣,擁有完美完好的身體。只要眾生願意相信,並跟從藥師如來的方法修行,就可得到身體的健康。

第二大願﹕身光破暗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身如琉璃,內外明徹,淨無瑕穢,光明廣大,功德巍巍,身善安住,焰網莊嚴,過於日月﹔幽冥眾生,悉蒙開曉,隨意所趣,作諸事業。」

第二大願的重點在於句末的「幽冥眾生,悉蒙開曉,隨意所趣,作諸事業。」所謂「幽冥眾生」,即處身於黑暗的眾生,就像一些在極地區居住的人,因為整整半年見不到陽光,很容易情緒低落,患抑鬱症的機會也較高,這是屬於心理健康的範疇。

大家不妨想像一下,假若我們是居於黑暗世界的眾生,如能得到佛光照耀,心情定會大大改善。心寬了,就可隨著自己的心意去經營各種事業。

第三大願﹕智慧資生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,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,莫令眾生有所乏少。」

藥師如來希望成佛後,能夠滿足眾生的種種需要,包括衣食住行以至社交生活的需求。人是群居動物,需要互相接觸、互相照顧,同時還希望實現理想,有所成就,這是屬於較接近靈性健康的層面。

第三大願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好處,從基本需求到更高層次的靈性需要,身心社交靈性的健康,都能照顧得到。

第四大願﹕導入大乘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諸有情行邪道者,悉令安住菩提道中,若行聲聞、獨覺乘者,皆以大乘而安立之。」

假如眾生行了邪道,走了歪路,藥師如來會幫助他們重回正軌﹔即使是聲聞、獨覺行者,也會引導他們學習大乘,修行大乘。這關乎人生意義與正知正見的追求,屬於靈性健康範疇。

第五大願﹕得戒清淨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,一切皆令得不缺戒,具三聚戒;設有毀犯,聞我名已,還得清淨,不墮惡趣。」

第五大願述及修行上的目標和意義,也是跟靈性有關。很多時候,修行人犯戒後都有罪咎感,甚至生起恐懼,擔心將來會有果報。藥師佛願意幫助這些人解除內心的擔憂,不再害怕來生會「墮惡趣」,變成畜生餓鬼,即使臨終時,也能得到心靈安慰。

此大願與社會社交健康也不無關係。事實上,一個人如能持守淨戒,言行端正,人際關係自然融洽,就如儒家所說的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」,當一個人修行得好,對社會亦大有裨益。

第六大願﹕得身健美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諸有情,其身下劣,諸根不具,醜陋頑愚、盲聾瘖瘂、攣躄背僂、白癩癲狂,種種病苦﹔聞我名已,一切皆得端正黠慧,諸根完具,無諸疾苦。」

第六大願著重對治各種病苦,包括身體殘障、智力不健全、失明失聰、痲瘋病、精神病等等,重點在於無論身患何種惡疾,只要聽聞藥師如來的名號,就能得到救治,是屬於身體健康的利益。

第七大願﹕安康樂道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諸有情,眾病逼切,無救無歸,無醫無藥,無親無家,貧窮多苦﹔我之名號,一經其耳,眾病悉除,身心安樂,家屬資具,悉皆豐足,乃至證得無上菩提。」

患病的人,假如得不到醫生和藥物醫治,得不到親人照顧,不單身體受到折磨,心靈上也感到痛苦。但只要聽聞藥師佛的名號,就可消除病苦,得到安慰,身心都有所得益。

所謂「家屬資具,悉皆豐足」,是指家庭成員及所需的物資,無一或缺,是屬於社交健康環境健康的利益﹔至於「乃至證得無上菩提」,則是靈性上的好處。由此可見,第七大願實包含了不同層面的利益。

第八大願﹕轉女成男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,極生厭離,願捨女身﹔聞我名已,一切皆得轉女成男,具丈夫相,乃至證得無上菩提。」

古印度重男輕女,所以女性比男性需要經歷更多苦厄。即使在古代的中國,女性也是得不到平等對待,經常飽受委屈。

第八大願所說的「轉女成男」,並不是說你聽到藥師如來的名號,就可即時轉換性別,畢竟在現實世界,這是不可能的。然而,藥師如來的願力可助你提升社會地位甚至成就一番事業,自此不再受人歧視,在心理及社會層面上令你有所得益。

第九大願﹕魔外歸正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令諸有情,出魔羂網,解脫一切外道纏縛,若墮種種惡見稠林,皆當引攝置於正見,漸令修習諸菩薩行,速證無上正等菩提。」

第九大願明顯與靈性有關。假如眾生受邪魔外道誘惑而生起種種邪見,藥師法門可引導他們重回正道,透過修習菩薩行而改邪歸正。

第十大願﹕解脫憂苦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諸有情,王法所錄,縲縛鞭撻,繫閉牢獄,或當刑戮,及餘無量災難凌辱,悲愁煎迫,身心受苦﹔若聞我名,以我福德威神力故,皆得解脫一切憂苦。」

此大願是為犯法而飽受酷刑與牢獄之苦的眾生而立,當中包括基於不同原因而受迫害的囚犯。這些人雖在獄中遭到煎熬逼迫,身心受苦,但只要聞藥師佛名,即可解脫一切苦難。

第十一大願﹕得妙飲食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諸有情,飢渴所惱,為求食故,造諸惡業﹔得聞我名,專念受持,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,後以法味,畢竟安樂而建立之。」

當一個人三餐不繼,飢寒交迫,往往為求生存,不惜為非作歹。對於這種「造諸惡業」的人,藥師如來會先以上妙飲食使其飽足,然後再以佛法開導,讓他身心得到安樂,從此不再作惡。這不單惠及自身,更能令社會得益,因為人人守法循規,社會自然安寧。

第十二大願﹕得妙衣服

「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諸有情,貧無衣服,蚊虻寒熱,晝夜逼惱,若聞我名,專念受持,如其所好,即得種種上妙衣服,亦得一切寶莊嚴具,華鬘塗香,鼓樂眾伎,隨心所翫,皆令滿足。」

如果一個人窮得連衣服都沒有,赤身露體面對冬寒夏熱、蚊釘蟲咬,箇中淒酸可想而知。然而,只要專心修持藥師法門,便可獲得上妙衣服、寶莊嚴具、華鬘塗香等豐厚物資,身心受惠之餘,對家居環境亦大有好處。

縱觀藥師如來這十二大願,既可讓眾生身心獲益,更能帶來社會上、環境上、靈性上以至臨終時的好處。只要我們以信(相信此法門真實不虛)、願 (願往生藥師淨土,願離苦得樂)、行(以慈悲喜捨、利益眾生之心行大乘菩薩道)三資糧修習藥師法門,誠心念誦《藥師經》,持誦藥師咒,供養藥師佛,自能破四惡(慳悋貪惜惡、毀犯見慢惡、嫉妒誹謗惡、鬥訟咒詛惡),得四益(能作布施益、持戒正見益、解脫惡報益、慈心安樂益),消災延壽,生活安康。

0
    0
    福田車
    福田車是空的回到商店